•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中国梦”教育研究
  • 日期 : 2014-04-02    

    2012 11 29 日,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 3 17 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

    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研究和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的紧要任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更应及时把“中国梦”融入教学中,播撒梦想,凝聚共识,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高校思政课开展

    “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场所,在“中国梦”教育中具有引导、传播、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方式和主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最重要作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广大青年大学生,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在高校大力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大学生走中国道路的理想信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

    来最伟大的梦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艰辛探索,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的,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新成果。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高校思政课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重要职责,在高校思政课中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从而增强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的决心和勇气。

    2.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进一步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高校思政课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下,通过精心的组织与安排,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对教育对象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课程。它在思想教育中具有教育的直接性、内容的深刻性和影响的广泛性等优势。当前,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高校思政课课程包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内容,用“中国梦”来统领这些课程,有利于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文化基础,从而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3.不断激发大学生敢于筑梦、追梦和圆梦的

    豪情壮志,凝聚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中国梦”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发挥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以说,“中国梦”是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体现了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符合大学生的思维习惯,是大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精神动力。在高校思政课中开展学习和践行“中国梦”,可以进一步号召和动员广大学子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志存高远,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高校思政课开展

    “中国梦”教育的路径

    1.在“原理”课教学中重点夯实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根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和理论基础,也是“中国梦”的坚实根基。“中国梦”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这个道路是我们党坚持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近百年的不断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正确的道路。在“原理”课中开展“中国梦”教育就要深刻分析“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深厚理论基础,把握“中国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首先,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梦”

    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解放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科学世界观完整的理论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中国梦”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执著与努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自觉与坚定。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实现中国梦要走的中国道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不会偏离方向。

    其次,要讲清楚“中国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是一致的。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者最崇高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的梦,是人民的梦。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中国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具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清晰可见、具体实在的建设要求,把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作为努力的方向。可见,中国梦的目标就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要追求的。

    最后,要讲清楚“中国梦”是我们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生动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精髓。“中国梦”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世界环境和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地回答。

    2.在“概论”课教学中阐明中国道路是实现

    “中国梦”的必然途径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

    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在“概论”课中开展“中国梦”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使大学生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途径。具体来讲就是:

    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总结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大学生认识这条道路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是在清晰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深刻总结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成败经验中进行的,是在人民的卓越实践创造中进行的,是我们实现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其次,要增强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教学中,我们要运用数据、图片对比和事例说明等方式,向学生讲解我们在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上的巨大成就;讲解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巨大变化;讲解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巨大提升,让大学生在真实可靠的数据中、在催人奋进的事例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给中国人民的巨大变化,进而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激发他们追求和实践“中国梦”的自觉性。

    最后,要树立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理念。“中国梦”的核心要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其实就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的中流砥柱。我们要在教学中结合这些内容,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起到的关键作用和决定性作用,让大学生从情感上而且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在“纲要”课教学中加深大学生对“中国

    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纲要”课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始终是其活动的主脉,“纲要”课的教学要准确把握这一脉动,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可见,“纲要”课在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中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突出的重点是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两者有机融合和集中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在具体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两者是中国精神最重要内容。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历史始终是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共同支撑下不断前进的。其次要充分挖掘 “纲要”课中的典型题材、重大活动或事件,掀起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的热潮,让学生对中国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昂扬的斗志,不断增强其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国精神。最后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生动、直观、高效地感染和激发学生情感,增强教学效果。比如讲授日军侵华时,恰当地采用图片和音像资料,把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大屠杀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展示出来,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在“基础”课教学中激发和凝聚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

    “基础”课是以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它不仅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基础”课中开展“中国梦”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个人德性修养与社会伦理诉求有机统一起来,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而增强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自觉性。在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开展“中国梦”教育应突出的重点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中国梦”与个人的理想和个人修养结合起来。具体来讲,首先要着力于从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出发,阐释个人与国家、民族、集体的关系,引导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之中,使大学生自觉凝聚强大力量助推实现“中国梦”。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才能在追求理想的实践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离开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个人理想终将化为泡影。其次要着力于把实现“中国梦”与个人的修养提升结合起来。“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是强国梦,也是人民幸福梦。只有树立高尚道德、弘扬中国精神,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持久永恒的驱动力;只有形成完备的道德建设体系,提升社会的道德素质,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只有激发社会道德正能量,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次“基础”课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不仅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人,还要使学生成为明理诚信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在实践中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最后要着力于加强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幸福观。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内涵和本源。幸福是人生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说,追求实现人生理想或人生价值的奋斗过程就是感受和建立人生幸福的过程。“基础”课通过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能够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个人幸福和人民幸福关系,把个人的幸福放置在服务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过程中,实现人生幸福。

     

    摘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