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日期 : 2012-06-01    

     实践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组成的考察团队带着对草原的热爱与好奇踏上了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去感受一下草原现今的生态发展状况,探究一下在那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成果。内蒙古一直以来以其无垠草原和魅力风光令无数人向往,此行目的本是生态考察,然而凑巧的是历史还留给了这片土地更为神圣而沉重的足迹与使命,除了生态考察之外,于中俄边境地带,还参观学习了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和其背后的许多故事。学习和研究有关抗战、共产国际等相关历史。通过实践考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情况,生态建设情况以及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岁月。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通过社会观察和实践体验,更好地认识国情、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时间:地点: 2010年8月13日~8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额尔古纳市室韦镇、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   

        实践过程:(一)科学发展观——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1.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 首先来到的是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和呼伦贝尔高平原的结合带上的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考察的第一站,就是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观就是当地的瑰宝原始樟子松林。进入公园,映入满眼是一片巨大的超出想象的樟子松林,登高放远,发现整片的松林消失在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里硕大的人工湖也为景色的秀丽宜人增添了不少的分数。

        2. 呼伦贝尔大草原初入草原,看到的是摄人心魄的美。我们这些平时生活在大都市的石林里的人,刚走进草原就迫不及待地要求与大自然亲近,与草原合影留念。呼伦贝尔草原的确丰盈壮美,这里的牛肥马壮、花甜草香,但是相比于经济快速发展之前,已然是不可否认的严重的退化了。过度的放牧,经济厂区的建立,以及其他等等人为因素,使得这里早已不是千百年前的 “风吹草低见牛羊”了,如今,草的高度最高不过膝盖,多数只能到人脚踝那么高,草的密度不大,偶尔有裸露的土层可以看出草皮比较浅。这里是三河马与三河牛的故乡,所以是带动草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沿途我们看到如雀巢等崭新的工厂伫立在草原之中。尽管这样,我们依然被这片青青绿草所打动,依然开始深深地迷恋那里的天空。 这里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给人离天很近的感觉,仿佛只要伸手就能触及的样子。天空澄明通透,与我们生活的都市里的天空相比较,好像天差地别。我想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只有在这片远离工业的地区,我们才能有机会看到那样好看的蓝天绿草。途中我们还路过了猛犸象的故乡,那里建造着猛犸象化石展馆。

        3.华俄后裔的村庄——室韦以及额尔古纳河第二天到达内蒙古的华俄后裔的村庄——室韦。这是中俄边境额尔古纳市的“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这里聚居着传承几代的华俄混血同胞,“蓝眼睛的中国人”与其颇具特色的木刻楞房屋相搭配,别具风格。木刻楞房屋均是由松木建造的纯木质结构房屋,当地人世代都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并经营成家庭旅馆,每一幢小楼都有门牌,均是由主人的名字命名的。走在房子里有咯吱咯吱的声音,墙壁四处都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松香味。 室韦旁边就是界河额尔古纳河。河不是很宽,但是河水非常的澄澈,隔着额尔古纳河,就能望见对面的俄罗斯村庄。额尔古纳河畔的落日非常的美,有蓝天,白云,碧草,有流淌着的通透的河水,有牧马人,有木刻楞村庄,让人无法不心旷神怡。额尔古纳是一条河,是一座城市,也是一段历史。蜿蜒曲折的额尔古纳河勾划出了中国雄鸡状版图上的巨冠的轮廓,公元1689年,康熙年间,签下《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这河曲线妩媚,长达667公里。

        4.亚洲第一湿地——根河湿地根河湿地,着实让我震撼了一下。根河曲折地蜿蜒在一片丰茂的密林里,如同一条长蛇。为了能看清根河湿地的全貌,我沿着栈道上上下下、起起伏伏,一路走来,竟然走过了上千级的木梯,走到终点再次俯瞰湿地的全貌,才不得不佩服这里不愧为亚洲第一。也不愧是骁勇善战的蒙古人都崇敬无比的根河!

        5.北方第一大湖——呼伦湖也许是因为海边长大的人看惯了大海的壮阔,所以即使再大的湖泊也不能够让人心情起波澜,所以呼伦湖带给我的印象反而不及那些河流来的深刻。湖面或许是太平静了,那天的阳光异常灿烂,湖水反射得使人看不太清景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呼伦湖的的确确非常的大,大的在岸边完全看不到它的尽头在哪里。

        6.巴尔虎旗——祭敖包行程的最后一个地点——陈巴尔虎旗。在这里建立着一片给游人歇脚的地方——由蒙古包群组成的餐饮区,颇具特色。这里最有趣的一个活动项目就是祭敖包。敖包是蒙古人比较常见的祭祀方式,有血祭、牲口祭、石祭等等。我们当天只是进行了最最简单的石祭。就是一人手持一块石头,石头稍大,双手合十,然后人们有序地围着敖包以顺时针方向走三圈,走的同时心里默念着对家人对自己的祝福与希望,三圈完毕将手中石块抛向敖包的最顶端,祭祀结束。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而陈巴尔虎草原又是呼伦贝尔最大的草原。当年铁木真正是以这里为大本营建立了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俄罗斯诸公国,南达爪哇中南半岛约为3000万平方公里的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

       (二)“红色足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考察活动

        1. 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反法西斯海拉尔战争纪念园 纪念园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北山原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处,位于山头上的一排坦克,那是当年的最原始面貌的保留,是历史的足迹,据说这里是国内现存同类遗址中地上、地下工事最为复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保存最完好的一处环形阵地。也是国内唯一一个以历史多国参与并反映“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旅游景区。海拉尔要塞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设立15处军事工事中最大的两处要塞之一,要塞工程于1934年6月动工,1937年末竣工。占地21平方公里。该要塞与敖包山阵地等整体上构成一个严密的海拉尔军事防御主体。而在整个体系中由以北山和敖包山阵组成的军事工事为重中之重。整个工程耗时约四年 动用中国劳工数万人在工程中和完工后几乎全部被日军杀害,解放后找到幸存劳工不足百人.在北山和敖包山之间的一个万人坑中找到数以千记被铁丝洞穿肩胛骨的劳工遗骸就是狗日的日本人杀人的铁证。  

         想“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强我中华。”这是每一个参观和游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游客的强烈感受。纪念园生动形象地证明了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伟大精神,警示国人勿忘历史,勿忘国耻。

        2.中俄第一桥——友谊桥中俄两国政府于2001年2月15日在北京正式签订了共同建设室韦——奥洛契界河桥的协定。该桥由两国政府出资,于2001年4月22日破土动工,同年9月20日竣工,历时152天,经中俄两国政府验收,鉴定为优质工程。创造了高寒地区建桥史的奇迹。友谊桥全长310.594米,桥宽5.1米,可通大卡车,桥对岸就是俄罗斯的奥洛契。桥下即使界河额尔古纳河,桥旁有111号界碑。

        3.国门和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中俄国门位于满洲里市西部中俄边境处我方一侧,国门高30米,宽40米,1989年建成。国门庄严肃穆,在国门乳白色的门体上方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大字,上面悬挂的国徽闪着的金光,国际铁路在下面通过,国门旁边,是41号界碑。参观时,我们还亲眼看到从俄罗斯运往中国的木材火车轰隆地驶进我们的领土。登上国门,俄境后贝加尔斯克区的车站、建筑、街道、行人尽收眼底。国门对面不远处是原苏联的国门,国门上"CCCP"四个硕大的金色缩写字母,格外引人注目,原苏联国徽镶在国门北侧的立柱上方。后贝加尔斯克是俄罗斯联邦赤塔州的一个小城,位于中蒙苏三国交界地带,距满洲里市仅9公里,人口7000余人。如今我们看到的已经是第五代的国门了,位于国门旁边有着前四代国门的缩型供游人观赏,也是对于过去的一种见证。这里还有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遗址、红色秘密交通线展厅、火车头广场、战斗机广场、和平之门雕塑、中苏会谈会晤室展厅、满洲里秘密交通站遗址、苏联红军烈士公园、满洲里博物馆、中东铁路监狱陈列馆、扎赉诺尔秘密交通站遗址以及二卡红色交通线遗址。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的满洲里市,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1900年,东清铁路铺入我国,随着铁路的开通,满洲里便成为了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要塞。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当时满洲里地区反动力量薄弱,地距苏联较近,交通比较便利的优势,沿中东铁路开辟了这条通往苏联的秘密交通线。      这条交通线在1920年建立,共产国际派代表来中国,指导中国革命和帮助中国共产党筹建,就是在这条交通线的掩护下进出中苏国境的。中共六大,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会议,就是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前去参加会议的大部分代表都是从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前往的,他们是:周恩来、张国焘、瞿秋白、李立三、邓颖超、蔡畅、罗章龙、唐宏经、邓中夏、苏兆征等。 中共北满特委为加强满洲里交通站的工作,1931年11月派纪中发、李芳假扮夫妻在满洲里以开“晋丰泰”杂货铺为掩护,建立了满洲里秘密交通站。主要任务是护送去苏联和回国的同志。联系方法是:革命人士通过联络暗号与交通员联系,每次联络暗号不同。据资料统计,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共计安全护送中共早期领导人和著名革命人士70多人出入中苏国境。1932年,日本关东军准备进攻苏联,共产国际在东北建立了许多情报组织,满洲里的二卡和扎赉诺尔就是其中重要的站点,先后掩护40多名苏联革命人士进出中苏国境,获取日本关东军的情报,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37年,由于叛徒的出卖,交通站被破坏。至此,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历经18个春秋,是中国革命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条秘密交通线。满洲里交通站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和苏共联系的“红色堡垒”,为中国革命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贡献。火车头广场也是不得不提的,这里的这座斑驳的“解放1861”火车头就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国时乘坐的火车所留下的纪念。 从国门展厅的另一头楼梯下楼,就到了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我们想象着当年我们的革命战士、共产党领导人早期就是从这里通过重重险阻,穿越火线,沿着这条路出境去追寻共产国际的力量。这些依然能够撼动人心。在这里,还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同前苏联领导人的会晤室。有些微微掉漆的会议桌、墙上的油画、中苏的旗帜……无不引发人的无数联想。 1993年以前,41号界碑这个位置是中俄两国贸易往来的客货混用的通道,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过货量的不断增加,1993年新建了公路口岸,满洲里国门与俄罗斯国门之间就有了第41号界碑,面向中方一侧,界碑高1.2米,宽 0.4米,厚0.25米,材质为 花岗岩,庄重、威严而神圣。和平之门广场,钢制的M造型和汉字门相象,同时又是满洲里三个字的拼音、俄文、英文书写的第一个字母,上面的球体象征着地球,寓意国土有界,但与世界相联,代表中国人民开放的胸怀。5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祈盼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进步友好交流与交往。在和平之门周围有7组历史浮雕,展现了满洲里漫长历史画卷和对满洲里未来的美好憧憬。

        收获与感想:通过此次实践,我们切身了解到我国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态状况。这里的经济发展状况很显著地被旅游业、畜牧业所带动起来,因而也导致了生态状况的每况愈下,草皮变浅、荒漠化日益严峻,长此以往草原人的生活保障也将受到损害。由此,我查阅并整理了一些内蒙古自治区的治理计划方案:其中提到关于合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找到既能实现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实践证明,这个平衡点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环境保护全局,在实现排污总量控制、控制过度放牧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中推进环境保护。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更为深入地了解了中俄边境有关的一些故事、历史、人文等等。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再现了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和领导者为建党建国、抗击外来侵略,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保持密切联系的国际秘密交通线原貌,展示着老一辈革命家在满洲里留下的光辉业绩,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岁月和时光逝去了革命先驱者们留在土路上的脚印,我们却依稀可见他们那风尘仆仆、来去匆匆的身影。他们,为了红色信仰英勇前行;他们,为了民族解放舍生忘死;他们,是将自由光明的火种播向祖国大地的神圣使者;他们,是伟大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

                                            

                                                    思政部 杨锦华